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硕士导师组大胆实施教育改革,于2017年9月与谷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达成了充分利用校地双方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共建创新教育产学研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意向,并签署了合作协议,2018年6月,实现了基地的挂牌,“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正式启动。
2019年7月10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硕士导师组组长王长城教授和黄宏伟老师的带领下,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两个专业2018级的4位硕士生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6级的10位本科生抵达谷城,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实践活动。
王长城教授等师生的到来受到了实习基地的热烈欢迎,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局李斌局长和办公室程林主任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并对实习生的住宿和生活做了精心安排。随后,在县人社局召开了实习启动大会,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局李斌局长主持会议,王长城教授强调了实习要求和纪律,县人社局张国富局长亲自到会,宣布了实习单位并给每位学生配备落实了实习业务指导老师,县人社局、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局、县文联、县行政审批局、城关镇镇政府等实习单位的负责人和实习业务指导教师、全体实习生参加会议,会后,实习单位领导、实习业务指导教师与实习生见面,进行了对接。
实习启动大会现场
实习学生秉承“多看多听多学多问”的原则,在实习期间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待各项工作,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工作,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锻炼,同学们都收获了很多,实现了从“学生”到“职场人”身份转变的首次系统性历练:同学们处理问题更加淡定从容了,各项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锻炼提升,尤其是人际沟通能力和公文写作水平,在日常的工作训练中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如此,还在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夯实了理论基础,提升了专业素养。此外,在深入公务员队伍,走进基层工作的经历中,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公共精神”的深刻内涵,培养了服务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树立了方向。“学习、成长、服务”是同学们此次实习收获的总结:学习如何操作实务,学习如何为人民服务,学习如何做人;从每次业务实践中成长。
实习生工作现场花絮
实习期间,熊卫老师和黄宏伟老师还亲自到各位同学的实习岗位去了解了工作情况,并向有关实习单位负责人了解了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单位普遍对实习生的工作如文稿撰写、筹备会议等能力和组织纪律等方面表达了高度的认可。
实习带队教师走访实习生工作现场
老师们为谷城实习的同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学们也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个人能力,更是展现了学校和学院的风采。
8月9日,在谷城县人社局召开了实习实训总结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谷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张国富局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李斌局长、劳动监察局江季峰局长、人社局就业促进科李纪刚科长、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局办公室程林主任,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长城、熊卫、黄宏伟等三位老师和全体实习生同学。
2019年8月9日召开实习总结大会
就业人才局李斌局长肯定了同学们一个月的实习表现,代表各用人单位表达感谢。劳动监察局江季峰局长、人社局就业促进科李纪刚科长代表实习单位对各位实习生的表现作了发言,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了充分肯定,对实习生的表现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赞扬。
会上,肖雅为、方丹、吉嘎拉姆三位同学作为实习生代表,从工作收获、实习体会等多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悟,并对谷城县提供宝贵的实习学习机会表示了衷心感谢。
就业人才局李斌局长总结发言
各用人单位代表也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实习工作成绩,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及对谷城的支持表示感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长城教授从为什么来实习、怎样实习进行了总结发言。王教授从谷城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产业发展等各方面阐述了选择谷城作为实习基地的原因,同时表达了对谷城县实习基地为实习实训提供良好住宿、优惠补贴、配备实习导师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的感谢。对于怎样实习,王教授还提出未来要加强与谷城县的深度合作,探索实习实训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平等式交流、双向式互动”的合作共赢平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长城教授总结发言
最后,人社局张国富局长用三个词语表达了对此次实习的感受。第一个词是“感谢”,感谢学校选择谷城,感谢同学们实习期间的贡献;第二个词是“歉意”,张局长谦虚地表示在实习中对未能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而表示歉意;第三个词是“希望”,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谷城,希望同学们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希望同学们多关注谷城发展,多推荐谷城。
人社局张国富局长总结发言
忐忑而至,欣喜返程;懵懂而来,满载而归。回顾一个月的实习经历,收获满满,也充满感激。湖北日报8月19日第8版头条也对我校学生在谷城的本次实习进行了报道。未来,皇冠9393体育平台将继续秉承“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坚持“公共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争创品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