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地理演变过程与科学基础理论研究 ——基于文献综述”网络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贺春红发布时间:2020-08-18浏览次数:957

 

(通讯员 孙晨晋)2020815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与移民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国人口地理演变过程与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基于文献综述”网络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作为2018年度国家社科重大课题《胡焕庸线稳定性与中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一“中国人口地理演变过程与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活动之一。

本次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与移民研究中心主任向华丽副教授主持兼发言;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丁金宏教授评议。其他发言人分别为皇冠9393体育平台博士生孙诗瑶、饶健、王春凯。

1研讨会各参会嘉宾

向华丽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人口区域均衡概念、学科属性与发展趋势》。她首先介绍了人口区域的内涵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背景,指出当前的人口均衡主要是人口的系统均衡,一方面强调人口自身的内部均衡,另一方面则强调人口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外部均衡,而人口区域均衡是区域或地理空间层面研究的人口均衡。并指出人口区域均衡是我国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计划以来从人口维度提出的发展要求。随后向华丽副教授指出了人口区域均衡是属于人口地理学研究范畴的学科属性,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人口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胡焕庸线与人口区域均衡的关系,人口区域均衡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胡焕庸线的突破性与稳定性的进一步研究。最后,向华丽副教授提出了人口区域均衡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城市的人口合理规模、城市人口实时分布规律、区域间人口流动或迁移预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口分布与适应各种预测场景分析、以及包括人口规模在内的其他人口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

2向华丽副教授正在报告


孙诗瑶博士报告的题目是《胡焕庸线稳定性的自然科学基础:一个文献综述》。她首先介绍了胡焕庸线稳定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胡线稳定性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正确认识胡焕庸线长期稳定的自然科学基础。随后,她就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作出详细介绍,并从人体生理机能、人类生产活动、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的路径依赖等四个方面来解释了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作用机制。基于以上分析,孙诗瑶博士得出了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基础性影响的结论,胡焕庸线体现的中国人口分布特征在长期中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是自然环境基础、社会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人口分布的规律。


3孙诗瑶博士正在报告

饶健博士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历史人口分布演变:过程、原因、发展》。她首先介绍了对历史人口分布变迁进行深入研究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对当下的借鉴意义。随后,她依次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口地理演变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指出了在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分布变动的趋势和特征存在差异,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口分布演变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当今及未来人口演变分析可借鉴的相关经验。基于以上分析,饶健博士提出在当今时代发展要求下,需要把握当今社会面临的新变化、新机遇,尤其关注如信息化和全球化等可能会对人口分布格局带来影响的新因素。

4饶健博士正在报告


王春凯博士报告的题目是《胡焕庸线稳定性的战略意义与人口区域均衡发展》。首先他从自然地理基础、社会历史基础、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与沿海地区的极化效应三个方面来解释了胡焕庸线稳定性的科学基础。接着他从发展战略的方法论意义,区域发展规划,社会经济及国防安全三个角度介绍了胡焕庸线稳定性的国情分析与战略意义:胡焕庸线西北侧发挥着重要的战略纵深空间,能够在风险来临时成为战略缓冲地带。随后,他介绍了胡焕庸线稳定性与区域均衡发展的联系,从区域资源环境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来方面来阐述胡线视角下的区域均衡发展。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王春凯博士提出:实现胡焕庸线两侧动态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在认识两侧差异性的基础上注重发挥胡焕庸线两侧各自内部的比较优势,坚持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区域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应充分增加胡焕庸线两侧的互联互通,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信息化以及产业转移等,形成胡焕庸线两侧的资源、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并且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主体的作用。

5王春凯博士正在报告


每个汇报人汇报结束后,丁金宏教授均进行了详细点评。他首先对向华丽副教授的汇报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进一步解释了在当前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关于人口问题,要发展人口均衡的时代意义,同时也希望向华丽副教授在成文的过程中再多一些关于人口均衡本质和内涵上的思考,并且也指出了目前学界存在的关于是否要将“均衡”与“优化”划等号的问题。他指出孙诗瑶博士要考虑到部分因素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建议孙诗瑶博士分析时考虑将不同要素更好地区分开来,建立更合理的自然因素分类体系。他指出饶健博士的研究重心主要落在非经济因素等方面,地理因素方面的分析较少,建议饶健博士增加地理因素方面的分析以更扣应研究主题,或者在文章的开头说明研究的视角是以历史变迁视角为主。

会议最后来自太原师范学院凌日平老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杨俊老师对四位汇报人的研究做出了点评与建议。会议中也有来自其他高校的博士生和老师进行了讨论。整个会议历时约3小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Baidu
sogou